张力性气胸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医院ldquo啃下硬骨头r
TUhjnbcbe - 2022/7/13 16:40:00

3月8日,朋友圈被这样一段话刷屏:

妇女节,忙碌的一天!

转运ECMO危重患者完成CT检查,

中线导管and空肠营养管顺利植入,

ECMO+CRRT+俯卧位通气!

汗流浃背的伙伴们辛苦了

希望尽团队最大力量为患者赢取生机

///

3月6日,67岁的张大叔因重症肺炎从外院转至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副院长王胜昱、科室主任周晶指导下,专家治疗团队顺利给患者实施ECMO联合CRRT的高级生命支持治疗,通过严密监护,患者病情逐渐趋于稳定,这为进一步救治争取了机会。

3月8日,为评估患者肺部现状,以便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专家团队为其行胸部CT检查。对于普通患者来说,CT是一项平常的检查,但对于ECMO治疗下的重症呼衰患者来说,顺利做完CT检查则是一个艰难的挑战。“ECMO辅助治疗下的患者做CT检查的困难主要是因为患者需要呼吸机、ECMO辅助治疗,同时为了避免患者出现不适或躁动,需持续微量泵泵入镇静镇痛药物,因此做CT检查就要搬运众多仪器设备,这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且患者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需持续靠一些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状态……这种种都增加转运风险。”科室主任周晶说道:但是CT检查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困难,我们还是要克服困难去做。

///

此类危重症患者对ECMO高度依赖,万一转运途中ECMO不运转,可能在30秒之内患者心跳就会停止,转运途中,各路管道脱落的风险也非常大,一个小的颠簸,就有可能引起管路移位,危及患者的生命。

运送前,专家团队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了充分的预案,顺利为患者行CT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右侧液气胸,双肺底渗出、实变、肺不张较多。针对患者的情况,计划为其行胸腔闭式引流后,进行俯卧位治疗。考虑到患者俯卧位治疗会增大腹腔压力,有胃内容物反流的风险,便尝试留置空肠营养管。

///

空肠营养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但成功置入并不容易。床旁盲插空肠营养管难度大,关键在于患者昏迷,处于持续镇静镇痛肌肉松弛状态,无法配合,胃肠蠕动较慢,难点就在于要把营养管顺着胃大弯送过幽门,进而到达空肠。护士长杨敏耐心地随着患者的呼吸频率一点一点慢慢送管,尝试各种技巧,历时一个多小时,终于置管成功,大家都高兴不已,这为患者的营养提供保障,便于患者更好地吸收营养。

“其实那天的很多治疗风险都挺高的。我们为患者进行静脉导管置入,还做了胸腔闭式引流、置空肠营养管,这些都是有创操作。因为患者上着ECMO,本身持续抗凝的状态,如果行有创治疗,非常容易出血。所以我们行任何操作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尽量避开血管,保证创面尽可能小。尤其是静脉导管置入,由于患者病情非常危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和循环都不稳定,血管的状态也很差,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置管成功的……不过幸好,那天各项操作都非常顺利,操作完患者也没有出现出血的情况。”主治医师马璇说:“也算过了一个别样的‘妇女节’,虽然汗流浃背,但是希望尽自己最大力量为患者赢取生机,内心很充实,也很值得。”

专家介绍

王胜昱副院长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担任美国呼吸生理学会委员,美国呼吸治疗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装备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委员,陕西医学会内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医学会重症分会委员,西安医学会感染分会委员。

年荣获美国呼吸治疗学会国际访问学者奖。先后以访问学者在美国韦伯州立大学、台湾中国医药大学、医院学习。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第一申请人获得省厅级科研基金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SCI收录8篇。编写和翻译著作5本。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周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在读博士赴美访问学者赴台高级研修班培养学员

陕西省医学会重症分会会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

陕西省ECMO联盟常委

陕西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委员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分会常委

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医院临床药物实验伦理委员会常委

在危重症患者抢救及高级生命支持治疗方面擅长,尤其在重症感染、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流动力学监测、肺康复治疗、支气管镜诊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个人承担陕西省科技厅课题一项。近年来致力于肺肿瘤、肺部感染疾病、危重症医学等方面的研究,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杂志数篇。

曹博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从事呼吸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呼吸系统疑难病诊治,对COPD,ARDS及呼吸衰竭的处理、大咯血患者的救治、重症哮喘的治疗、胸腔占位性病变的处理有丰富的经验,尤在呼吸支持技术、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方面方面有独到之处。发表论文近10篇,完成一项省级科研基金项目。医院、学校优秀老师称号。

刘艳

主任医师

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间质性肺病、肺栓塞、肺癌等的综合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呼吸系统的危重症如重症肺炎、大咯血、哮喘危重症、急性呼吸衰竭等的救治经验丰富。现在主要研究方向肺部微小结节,以利于肺部原位癌的诊断,极大地改善了肺癌患者的预后。能熟练操作支气管镜,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年全国呼吸病年会上发表论文一文非常实用,得到全国呼吸界专家的好评,发明专利1项。

陈晖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从事呼吸危重疑难疾病和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的医、教、研工作。曾于年于首都医科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进修呼吸重症及机械通气,年美国韦伯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年于首都医科医院进修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SCI论文6篇,专利1项,编译医学专著1部,参编西安医学院教材1部,并多次在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发言及壁报交流。

刁鑫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陕西省医学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

陕西省基层呼吸联盟委员

致力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临床医、教、研工作,对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肺部肿瘤以及呼吸介入、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有着丰富的临床及理论经验,在呼吸治疗、呼吸重症、呼吸系统感染、慢性气道疾病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诊治经验。

图文编辑丨马雪

责任编辑丨朱红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ldquo啃下硬骨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