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fistula,BPF)是胸膜腔与支气管相通,是肺脓疡、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并感染及肺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咯血、咯脓痰等。
其形成是由于慢性脓胸的脓液腐蚀临近肺组织后穿破支气管,或因胸腔穿刺或手术切除脓腔感染造成。脓液可从支气管咳出,严重时大量脓液被吸进支气管,可使患者窒息而死。BPF处理起来十分困难,病死率可达16.4%~71.2%,严重威胁着该类患者的生命安全。
日前,北京医院呼吸病中心主任王洪武教授成功为一名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实施了支架置入术,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
病程回顾
年4月,61岁的S女士出现咳嗽、咯痰伴咯血症状,医院,予对症化痰止血等治疗,咳嗽咳痰咯血未见明显好转。后医院,行胸+腹+头CT检查提示:右肺下叶前基底段见实性结节,分叶状,大小约2.6cm×2.2cm,局部贴邻推挤右肺斜裂胸膜,边界尚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可见中度强化,周边可见血管贴边征。
年5月,患者于该院行胸腔镜下右肺下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病理结果显示右肺下叶中分化腺癌。
年5月下旬,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医院,胸部CT见右侧液气胸,住院期间行胸腔穿刺引流术,好转后出院。
年6月-7月,患者反复感染发热,频繁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医院行胸部CT提示右侧液气胸,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右肺下叶背段支气管未完全闭合,考虑支气管胸膜瘘,继予抗感染治疗,并建医院通州院区接受进一步诊治。
2
诊疗经过
年8月,患者入院后,王洪武教授积极为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和病人身体情况进行了严密的术前研讨。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王洪武教授决定为患者实施“支架堵瘘术”,即不需要开胸,通过支气管镜,在瘘口位置置入支架,并根据瘘口具体情况,亲自为患者设计专属支架。
随后,在各方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王洪武教授仅用15分钟,便将这枚定制的专属支架顺利置入到患者的气管内,成功将气管内的瘘口进行封堵。并在术后,医院的特色调理中药,增加患者机体免疫,促进其瘘口组织生长。
3
术后复查
瘘口导致的脓腔瘘口封闭肺复张
日前,患者再次复查气管镜,全麻下经口插入硬镜,镜下可见患者右主支气管及右上叶支气管管腔通畅,右中间干可见金属覆膜支架一枚,支架位置及释放良好。使用回收钩,于气管镜直视下取出支架,原手术残端瘘口处可见大量肉芽生长,未见瘘口,患者恢复状况良好,现已出院。4
术后小结
术后,王洪武教授表示:支气管胸膜瘘是一侧全肺切除后的严重并发症,手术难以修补,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支气管胸膜瘘能否成功封堵,与患者一般情况、支气管残余长度、瘘口位置、大小、性质、病因、邻近腔隙器官的关系及胸腔内感染程度有关。封堵材料的形状和直径也直接影响瘘口的封堵效果,因此应该根据CT或者镜下测量,订制合适的支架,但是术前术中的多学科合作,操作者的术中准确定位、释放技巧与熟练程度更为重要。
作者:安鹏编辑:于嵩洋审核:王洪武刘丽娟审阅:龚燕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