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气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吉大一院ldquo战地教学rdqu
TUhjnbcbe - 2022/6/18 15:33: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

4月6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郑杨,带领吉大一院心内科主治医师王祥、ICU科副主任医师陈颖、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孙云鹏、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李志文、ICU科护理平台主管护师柏文喜,通过腾讯会议直播的方式,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了一例新冠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过程。吉大一院*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韩晓宏、吉林大学督导专家迟宝荣、吉大一院教学部副主任朴美花及吉大一院本科生、研究生,共计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朴美花主持。

活动开始,郑杨回顾了吉大一院二部抗疫救治医疗队自3月23日以来的患者救治情况,并指出,本次抗疫医疗队接诊的名患者中,14岁以下的儿童占比11.4%,6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群占33.2%,且有42.9%的高危人群患者以及7.3%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最高龄的患者已经99岁了。今天要讨论的就是第一天收治的一名85岁高龄重症肺炎患者的救治过程。

通过对新冠肺炎临床分型的分析,该患者符合重症肺炎的诊断。郑杨表示,因患者合并有矽肺、糖尿病等严重的基础疾病,因此在救治过程中,曾一度转为危重,情况十分紧急。

随后,陈颖就“如何完成重症患者的初始评估与紧急处置”进行详细讲解,并从病史、查体、生命体征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对重症患者进行评估。陈颖说:“在众多病人中,一名优秀的医生应当有一双慧眼,准确地发现并辨别出重症病人,并尽快予以处理,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通过对人体四大生命体征及缺氧危害的复习,王祥从是否存在气道异物、气道痉挛、气胸、肺栓塞及肺炎六个方面,对患者为何会出现呼吸不畅逐一进行了分析与鉴别诊断。在分析中,同学们积极发言,对出现患者情况的可能因素开展了热烈的讨论。随着讨论的进行,王祥层层深入,通过对患者现状及检查中的情况分析,辅以缜密的临床思维,一步步揭开谜底。最终,在通过影像学等多种方式的鉴别后,团队对患者开展了针对性的积极治疗。

在进行无创通气后,患者病情出现了恶化,一度转为危重症。经过紧急讨论,MDT团队决定对患者行气管插管。李志文从气管插管前准备、插管方式的选择、以及气管插管术对医护人员的高暴露风险等方面进行了一一阐述,并通过视频现场还原了当时的插管画面。因该患者是夜晚出现紧急情况需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术,李志文医院,争分夺秒,迅速建立人工气道。

由于路上的奔波加上穿着厚厚的隔离服,在操作时,李志文的护目镜早已模糊不清,仅能通过一条小缝观察情况,但是通过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团队最终成功插管,患者情况也逐步稳定。在疫情救治的实际操作中,团队还开创性地发明了新的插管技术,在不影响患者氧合的情况下完成气管插管。在插管成功的一刻,团队成员都松了一口气。李志文感慨道:“对医生而言,监护仪上闪烁的数字就代表着患者生存的希望。”

随后,柏文喜讲述了ARDS的病变特点,进而对俯卧位通气的优点进行了介绍。并从用物准备、工作人员站位、患者准备、俯卧位实施以及实施后的处理及观察五个方面进行讲解,并通过视频展示了俯卧位通气的操作要点。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融入讲解中,活动现场人员无不深有共鸣。

在完成本病例的分析后,孙云鹏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如果病情继续加重,应该怎么做?同学们纷纷通过文字或语音交流等方式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通过收集并整理同学们的想法,孙云鹏对新冠肺炎救治的“终极武器”——ECMO进行了介绍。

孙云鹏说:在置入ECMO过程中有最重要的两个关键点,其一就是克服医生自己的恐惧心理,越是面对紧急情况,就越要沉着冷静地进行操作;其二就是保持清晰的视野。在操作中,由于穿着防护服,佩戴护目镜,最大的困难就是视野不清,难以进行准确的操作。但是随着技术的娴熟,这两个关键难关都得以被攻克。

孙云鹏又指出:置入ECMO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ECMO的维护需要整个团队的不断努力。尽管抗疫一线条件艰苦、操作困难,但是看着病人逐渐好转,会带来巨大的满足感与幸福感,这就是对医学人而言最好的奖励。也希望医学生们都能志存高远,心怀理想,也能在未来成为合格的医学人才,感受这种与众不同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在全程收听了本次活动后,韩晓宏指出,“战地教学”活动让同学们更细致地了解了抗疫一线。疫情爆发以来,吉大一院*委书记、院长带头行动,用担当守护生命,践行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在去年,吉大一院整建制接管了传染病院,而今,吉大一院再次出征,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各位医学人不畏艰难,展现着医者担当与白求恩精神。吉大一院的每个人都是白求恩的传人,都有着白求恩的精神。无数医疗工作者化压力为动力、舍小家为大家。一线教师在抗疫期间不忘倾心教学,全院上下携手同心、共克时艰,这就是当下白求恩精神的完美体现。目前,同学们还在学习知识,在未来成为白衣战士时,也要有担当,才能更好地接过前辈的接力棒。

迟宝荣指出,吉大一院一直以来都活跃在抗疫一线,留守的医生也承担了繁重的门急诊任务。自23日起的两周,郑杨团队救治了名患者,医疗任务重、危险性高,本次的病例非常有代表性。对重症病人而言,如何进行急救是最重要的。疫情当前,医生展现的不仅是专业的技能,更是人格和责任。医院开始的,医学教育的核心也就是培养合格的医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同学们的影响是巨大的。级的同学们是特殊的一届,受疫情影响,同学们的理论课与实习课都是在线上进行的。这在一生中都是特殊的回忆。

迟宝荣对全体医疗团队、教师团队和同学们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一线人员做好防护、教师团队水平不断提升,也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打牢基础,将来都能成为祖国的医学栋梁。

来源:教学部

提交:朴美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大一院ldquo战地教学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