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ETSUMMER
整饬行囊·我们并肩前行
人体解剖学学习心得分享
从年9月到年5月,我们和人体结构学这一课程相遇,相识,相熟,而在今天,5月2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要和我们最后一堂讨论课相别了。人体结构学作为我们学医生涯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借着离别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过去,看看这段日子是对我们而言是何等的浪漫又重要。
PART01回顾
第一堂解剖课
年9月18日,我们上了人生中第一堂人体结构学,胡成俊老师带领我们欣赏解剖的艺术和美,而后进入骨的学习,那节课之后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同学们此起彼伏的哀怨——全在感叹知识多么复杂。胡老师安慰我们:“同学们:今天课堂表现,你们已经非常优秀了!”那时的我们知道,自己离老师口中的“优秀”相差甚远,可仍旧被这暖心的话宽慰着。而现在我们看去,当我们升至大二,老师们再次教授大一新生时,面对重复的甚至是机械的场景,他们不得不用相同话语安慰着另一批人,可即便如此,我们深信他们打心底为新一批幼苗感到自豪、充满希望。
第一堂操作课
年10月30日,我们第一次拿起解剖刀。带教局部解剖的老师是朱从丽老师,她悉心教导我们持刀姿势、解剖要领。于是,在大体老师的身上我们郑重又谨慎地留下人生第一抹刀痕,讨论课后小组的某一个同学在QQ空间发了一条说说:“今天我终于体会到抽丝剥茧的别样内涵,从皮肤到浅筋膜再到深筋膜,间以血管神经淋巴肌肉为内容物,手术刀像一把火炬,指引我们在黑暗森林里蜗行摸索着人体结构。除了实操,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行走地更有底气,感谢大体老师的无言相伴。”这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最后一堂讨论课
一路走来,让我们收获最大的莫过于第一次讨论课:讨论课的主题是心,面对如此陌生又复杂的病例,我们无所适从,根本不知从何着手,只能听取学姐的建议,简易地做了个PPT,在解释医生给的检查说明什么之后,竟草草得出结论——患者得了冠心病!何柳老师在台下,意味深长地叹了口气,点评我们的分析出现的问题很严重,而后耐心地说:“不过你们是第一次,能理解,我们慢慢来从头一点一点分析。”于是,在短短两节课的时间里,何老师由表及里,带领我们分析患者出现这样的病情原因有哪些、危急情况下我们首要为患者开什么样的检查、医生开这些检查的目的是什么,之后在我们得知结果后要求我们返回去尝试解释先前现象出现的原因。看似错综复杂的病例在她细致的梳理与分析下慢慢被厘清。大家看PPT上,这是小组中一个同学课后回去整理的笔记,我们能为大部分的症状找到其因由。平心而论,通过这次弥足珍贵的讨论课,我们不仅学到许多临床知识,并且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更学到分析病例的基本逻辑,并且在之后的每一次讨论课上沿用之,反复操练。
于是,我们解剖第八小组这一群小白,逐渐上道,开启了专属的进阶之路。每次讨论课之前的某一个夜晚,我们准时在21:30分相约在腾讯直播间,开启长达一小时半到两小时不等的讨论之旅。你们看,这是昨天我们一起讨论的痕迹,有一个同学还说“怀孕了三次吧”。不断磨合的我们形成默契,我们一起分析主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猜想,提出检查;分析检查,缩小范围,得出结论;回答问题,回顾病例,解释现象,而后分工,开始上讨论课。
昔日对于我们来说比登天还难的病例,在我们严密、切中肯綮地分析,拆解后,却也变得明朗,逐渐地引发张泉老师、何柳老师的赞叹。正是在如此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我们收获颇丰。
首先是我们的分析逻辑不断完善。在有关冠心病的讨论中:我们学到要尽力找到每一个现象产生的原因,医生给出检查的理由;在鱼刺卡破食道这一病例中:我们学到要注意病程随时间的变化。在腮腺混合瘤的病例讨论中:何老师教导我们不要囿于检查结果,多想想其他可能。在有关阑尾炎的病例讨论中:何柳老师提示我们可以想想给病人检查的先后顺序,让分析更完善。其次是在分析一个个对我们来说新奇陌生的病例过程中,我们学到一些实用的临床知识:半卧位、马蹄外翻足、跨阈步态、BP、中性粒细胞、呼吸音清、湿罗音、骨擦感(音)、肌力、上环、面瘫......还记得张泉老师让我们一起上台表演一下跨域步态,当时群魔乱舞的场景真的让人捧腹大笑。
SUMMERTIME
PART02心得
感恩·不舍
短短几个月与人体结构学的相处,这其中吉光片羽的经历早已成为我们这个群体的无比珍贵的记忆。在上讨论课之前,我们写了一些在人体结构学习过程中的感想,截取了一些在PPT上。
有同学悟出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真正内涵:“在进行解剖的实践后,课本上的知识是普遍且有限的,人体的奥秘在真正的人身上才能完全体现出来。这对我们未来进入工作的启发很大,不仅仅要有专业知识,严谨的态度和实践也很重要。”
有同学回顾了我们解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与理论不符的现象,思考大体老师之于我们的意义:“局解开始后我们见到了我们的大体老师,她被我们慢慢解剖,我们发现了右小腿坏死腐烂、左股骨头置换、子宫后屈、变异腹主动脉‘大体老师’是一位散发着福尔马林味道的‘无言良师’,是我们在解剖课上学习人体结构,了解病症最特殊的‘教具’。”
还有的同学与局部解剖产生深深的共情:“我对人解这门课程的感受,可谓是‘悲喜交加’。想起最初被块骨所浇灭的对解剖的热情与期许,想起曾经在标本考试时的惶恐与不安,又想起期末考试前看着复习不完的知识由内而外散发的无助与懊恼......但是,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痛苦与艰巨并非独行,与之相伴的,有大体老师的奉献,有小组同学的陪伴,有老师不厌其烦的解答,有我们一步一步的成长。因此,人解带给我的,亦有更多的快乐。”这让我们想到朱从丽老师对我们进行标本考试的场景:她向我们每个人发起“夺命”连环问,面对紧密“炮火”的连番攻击,有同学不敌而亡,彼时小组的其他同学替而补之,大家齐心协力打好了一场又一场“鏖战”,成功的我们既填补了之前的知识空缺,又理清了心中的疑难,更把一些看似割裂的知识结合了起来——譬如在胸部标本考试的时候,朱老师为我们分析了心包穿刺、气胸穿刺、胸膜腔积液穿刺的位置及选取的原因,让我们茅塞顿开。尽管每次标本考试我们是最晚走的,有时甚至赶不上校车,可是与满载而归的狂喜相比,我们还想“贪婪地”多多奢求这样的机会。
SUMMERTIME
PART03再出发
并肩同行
答疑课之后,我们可能就要与人体解剖教研室的老师们说再见了,纵使心中有万般不舍,但老师们的教学风格、处事方式悄然地影响着我们。最后我们在一起听听老师们的口头禅,让离别不那么伤感。
有老师说,“你xun(顺)着他的肌肉走,刀刀见肌纤维。”、“那(短暂停顿),xxx你来说一下,穿经踝管的结构有哪些呢?”。你们猜猜是哪个老师说的?
有老师说,“我信你的邪”、“改(解)剖”。他又是哪个老师呢?
还有老师这样说,“嗯,有的地方还是值得商榷的”、“好,那我加个码”。她又是谁呢?
不论未来的学习路途是何等苦难,人体结构将永远是我们要做的一个功课,希望人体结构讨论课第八小组暨CMG讨论课第八小组的每一个人都能坚守住学习人体结构时的动力与初心。让我们整饬好行囊,并肩出发吧。
SUMMER
HAPPYDAY
END
文字:高茁,张峻溪,马颖超,舒一恒,
易佳颖,德吉旺珍,尹锐杰,曾淼祥
审稿:何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