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气胸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原来这样看哮喘
TUhjnbcbe - 2022/5/28 15:49: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9047.html

世界哮喘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一个纪念活动,其目的是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该疾病的防治和管理。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相关估计,全球每20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哮喘,约计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近万。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如不积极治疗,儿童哮喘中约1/3-1/2的人可迁延至成人。

一·哮与喘的定义

中医认为,哮和喘意义不同:

①哮是指呼气的时候发出鸣响;

②喘是指呼吸困难,导致吸气节奏加快;

中医诊断中常言: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从根源上来说,肺主气,司呼吸,激扬清浊,吐故纳新。如果呼气不利,吸气不畅,就可能会出现哮喘。

图源网络

二·哮的常见病因

①外邪入侵;

②饮食不当;

③体虚病后。

而基本病机为“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所以致痰鸣如吼,气息促急。

现代医学也发现,过敏体质的人在吸入尘螨、花粉、冷空气以后,或者摄入鱼虾、坚果、奶制品乃至小麦制品以后,会引起支气管壁发炎、肿胀,同时产生黏性重的分泌,痰涎积聚于支气管内,产生哮喘。

图源网络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营养过盛,脾吸收过多或者其化的能力减弱,都容易形成痰饮,阻塞在肺和气管内,造成呼吸不利。

而中医认为,所谓过敏不过是阳气衰微或者阴寒内盛,不足以抗衡、消化外来的寒气和寒凉性质的食物,以至于诱发已有、或者增加了体内阴寒的痰涎黏液,阻塞气道。

从中医诊疗的角度而言,应该从调理脾胃消化功能入手去治本,再去清理肺里的痰浊。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营养过盛,脾吸收过多或者其化的能力减弱,都容易形成痰饮,阻塞在肺和气管内,造成呼吸不利。

图源网络

三·喘的常见病因:

①外邪侵袭;

②饮食不当;

③情志所伤;

④劳欲久病。

其主要病机,除了和哮病同样的痰浊之外,还有一条是“气无所主,肾失摄纳”,简单来说就是正气虚了。

正气虚这个概念可能对不常接触中医的人来说不好理解,气主推动、温煦、防卫、固摄和气化,所以正气虚就容易产生现代医学所谓的功能性障碍,比如气胸引起的肺叶被压萎缩,无法进行正常气体交换,出现急促喘息症状;比如小儿肺不张,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肺组织萎缩或无力,表现也是喘息;还有病*造成的肺部损伤等等。

徐老师常言道,“家无内贼,引不来外*”。如果病人本身没有阴寒、痰湿,也不会容易受到外邪侵袭,甚至现代医学认定的所谓遗传基因问题,要知道就算有了此类基因,如果没有合适的身体条件,它一样不会发病。

图源网络

四·哮喘的预防与调理:

哮喘的发病多与冷饮、甜腻有关,一来管住嘴,节制饮食;二来知冷暖,注意增减衣物。至于治疗,急症时一定要借助常用气雾剂、口服药来缓解,避免出现窒息;

而日常调理上,来健康营学过艾灸、刮痧的同学,可以在腹诊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肺系诸穴,如大椎、身柱、肺腧、中府、云门等,以及脾胃相关的穴位,如中脘、章门、脾腧、胃腧等;可灸可刮,灸则量足,刮则通透,自然能逐渐从根本上达到缓解、甚至治愈的效果。

-END-

作者:张玄衣

厚朴三期毕业生,身心健康评估主检,健康营主讲。

修炼内家功法,深入研究中医的哲学观,乐于思考;能够于纷乱中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有效治疗。

排版/霄磊

审核/宣教

来健康营

用中医的眼光看世界

健康营·九天精华中医课程

扫码或点击图片报名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原来这样看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