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气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普外科笔记创伤的急救
TUhjnbcbe - 2022/5/13 16:19:00

必须优先抢救的急症主要包括:心跳呼吸骤停、窒息、大出血、张力性气胸和休克等。常用的急救技术主要有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后送等。

(1)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时,应立即行体外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有条件时用呼吸面罩及手法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支持呼吸;在心电监测下电除颤,紧急时可开胸心脏按压并兼顾脑复苏。

(2)通气

常用的方法有:

①手指掏出:适用于颌面部伤所致的口腔内呼吸道阻塞;有条件时可用吸引管吸出。呼吸道通畅后应将伤员头偏向一侧或取侧卧位。

②抬起下颌:适用于颅脑伤舌根后坠及伤员深度昏迷而窒息者;如仍有呼吸异常音,应迅速用手指掰开下颌,掏出或吸出口内分泌物和血液、血凝块等。

③环甲膜穿刺或切开:在情况特别紧急,或上述两项措施不见效而又有一定抢救设备时,可用粗针头作环甲膜穿刺,对不能满足通气需要者,可用尖刀作环甲膜切开,然后放人导管,吸出气道内血液和分泌物。

④气管插管;

⑤气管切开。

(3)止血

大出血可使伤员迅速陷入休克,甚至致死,须及时止血。

注意出血的性质有助于出血的处理:动脉出血呈鲜红色,速度快,呈间歇性喷射状;静脉出血多为暗红色,持续涌出;毛细血管损伤多为渗血,呈鲜红色,自伤口缓慢流出。

常用的止血方法:

1)指压法

指压法适用于较大的动脉,用手指压迫动脉经过骨骼表面的部位,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法止血是应急措施。因四肢动脉有侧支循环,故其效果有限,且难以持久。因此,应根据情况适时改用其他止血方法。

2)加压包扎法

加压包扎法适用于小动脉和静脉损伤出血。方法是先将灭菌纱布或敷料填塞或置于伤口,外加纱布垫压,再以绷带加压包扎。包扎的压力要均匀,范围应够大。包扎后将伤肢抬高,以增加静脉回流和减少出血。

3)填塞法

填塞法用于肌肉、骨端等渗血。以无菌纱布条或绷带充填伤口,再加压包扎。此法止血不够彻底,且可能增加感染机会。另外,在清创去除填塞物时,可能由于凝血块随同填塞物同时被取出,又可出现较大出血。

4)止血带法

止血带法一般用于四肢伤大出血,加压包扎止血无效的情况。使用止血带时,接触面积应较大,以免造成神经损伤。止血带的位置应靠近伤口的最近端。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使用橡皮管、三角巾或绷带等代替,但应在止血带下放好衬垫物。禁用细绳索或电线等充当止血带。

使用止血带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不必缚扎过紧,以能止住出血为度;

②止血带每隔1小时放松1~2分钟,且使用时间一般不应超过4小时;

③上止血带的伤员必须有显著标志,并注明启用时间,优先后送;

④松解止血带之前,应先输液或输血,补充血容量,打开伤口,准备好止血用器材;

⑤松开止血带时,伤口处应加压,避免进一步失血;

⑥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远端肢体已发生坏死者,应在原止血带近端加上新止血带,然后再行截肢术。

(4)包扎

在进行伤口包扎时,动作要轻巧,松紧要适宜、牢靠。包扎敷料应超出伤口边缘5~10cm。遇到外露污染的骨折断端或腹内脏器,不可轻易还纳。若系腹腔组织脱出,应先用干净器皿保护后再包扎,不要将敷料直接包扎在脱出的组织上面。

(5)固定

骨关节损伤时必须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端损伤血管和神经,并有利于防治休克和搬运后送。较重的软组织损伤,也应局部固定制动。固定前应尽可能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

固定范围一般应包括骨折处远和近端的两个关节。伤口出血者,应先止血并包扎,然后再固定。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伤口内,固定的板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须垫衬物。

(6)搬运

正确的搬运可减少伤员痛苦,避免继发损伤。对骨折伤员,特别是脊柱损伤的伤员,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以免加重损伤。搬运昏迷伤员时,应将头偏向一侧,或采用半卧位或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普外科笔记创伤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