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开展人工气胸后
CT引导下纵隔病变穿刺活检术
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典型病例
患者64岁男性,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物半月余”入院。胸部CT提示前上纵隔占位,伴有陈旧性肺结核、肺气肿改变。因病灶与大血管贴合紧密,无一期手术切除指征,拟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纵隔肿物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因患者存在较明显的肺气肿,评估穿刺后发生气胸并发症可能性大,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其它不适。
郑闽林主任团队穿刺前讨论决定为患者在行穿刺前先行人工气胸术,使脏壁层胸膜分离,活检针在人工气胸的气腔内行进而不经过肺组织,到达纵隔完成穿刺。
术后抽出人工气胸内气体,既顺利完成了穿刺活检又避免了肺组织的穿刺损伤,大大减少穿刺的副反应及患者的痛苦。
据了解
纵隔肿块类型繁多,靠影像来定性比较困难,穿刺活检做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但穿刺纵隔肿块要经过较长的肺组织,且纵隔结构复杂、大血管较多,导致CT引导下经肺纵隔穿刺准确性差、活检成功率低、并发症多且严重。
人工气胸后CT引导下纵隔病变穿刺活检较经肺纵隔穿刺活检准有以下优点:
①避免了病理性气胸的发生。纵隔肿块穿刺所做的人工气胸与病理性气胸是不同的,做人工气胸时注人的气体量是可以控制的,而且还可以抽出,没有发生张力性气胸的危险。经肺纵隔穿刺活检,一般要经过较长的肺组织及脏层胸膜,极易发生气胸及咯血。而做出人工气胸后,肺组织被注人胸腔的气体推开,可调整穿刺路径不经过肺组织和脏层胸膜,完全避免脏层胸膜被撕裂而导致的病理性气胸,同时也避免了胸膜肺休克的发生。
②扩大了穿刺适应证:经肺纵隔病变穿刺活检的适应证严格,患者需年轻、肺功能好且穿刺路径上无肺大疱、肺气肿等。而人工气胸后纵隔病变穿刺活检可不经过肺组织,肺内这些病变非纵隔穿刺禁忌。
供稿/洪斌
编辑/林芃
审核/郑闽林
监制/杨益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