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先看成绩:
某闺蜜,84、88、81、85,
还悠悠地来了句:“哪里哪里,没到90”
“…………”
刷了一天的朋友圈,都没见过比她更高的,
毕业前无法超越的学神,毕业后依然稳稳掌握江湖地位啊。
1.通知
专科毕业三年可报考,且,注意,劳动合同满三年。
(这里就有个时间差的问题:每年7月新职工入职,报考为每年12月,考试为每年5月。也就是说,当你第三年想考试的时候,还差半年的合同期,现场确认无法通过,所以只能第四年考试,走完聘任程序是第五年。)
(具体地区具体*策,不同地区不同*策,此行专防杠精。)
当然,
总所周知,
,是不寻常的一年。
受疫情影响,考试延期至9月。
……
且,援鄂医务人员,可提前一年报考。
(正好正好,非常幸运(*^▽^*))
2.复习
收到通知已经是六月中旬,经过网上报名,递交人事材料,现场确认等流程。
正式复习,从7月开始。
但凡开盘,先谋布局。
譬如,乘上一批刚走出考场,记忆正是深刻的时候,做个小问卷~
再加上自己复习的习惯,每看一章知识点,做同步练习,最后冲刺刷题,本次复习的大致方案就定了。
2.1看书
买的所有资料,某宝搜索即可
卷子可用APP代替
护理知识点,五大板块,基护+内外妇儿。
基护刷的很快,基本是睡前,有些知识点做点小笔记就好了。
用透明胶黏在书里的小夹页
当然,基护,既是各科的基础,又是各科的总结,随着复习的深入,往往需回过头来,查漏补缺。
(1.11排泄知识点整理初稿)
(1.11排泄知识点-电子稿,明显比初稿增加了一倍内容)
内科外科,我延续了读书时“表格式笔记”的习惯,以系统为单元,疾病为框架整理。
以神经系统为例,
症状和疾病为纵轴,临表检查治疗护理为横轴
字体略小,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为什么要按人体系统为单元,把内科外科放在同一张表上?
举个例子:
虽然原发性肝癌出现在内科消化系统中,但首选为手术治疗;
虽然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出现在外科胸部损伤章节,但可与内科呼吸系统的自发性气胸相联系,同样涉及“胸腔闭式引流”知识点;
虽然同样是贫血,但成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慢性失血,儿童最主要的原因是铁摄入不足;
……
如是种种,融会贯通,
从疾病出发,不必拘泥于科室之别。
借此机会,也把遗留很久的“心律失常”知识点梳理了一番:
很早以前,考护资时候做的
正如多年前一位临床老师告诉我:
“复习的资料和笔记一定要留好!千万别毕业了就扔!”
“医学生的考试是很多的!重复利用率是很高的!”
“高频考点多少年过去了还是很高频的!”
后来学会了PS和AI,
作为制图工具,AI真的好用~
这张图,也是第一次从Excel复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