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放射医学技术》
仅用于分享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呼吸
呼吸由以下3个互相连续的环节构成:
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③内呼吸,即组织换气。
(一)肺通气
1.动力肺通气的原动力是由呼吸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肺泡压力和大气压力之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以呼吸深度不同而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平静呼吸的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被动扩张而容积增大,肺内压降低,低于大气压,引起吸气。平静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内压升高,高于大气压,产生呼气。其特点是:吸气是主动的,而呼气是被动的过程。
用力呼吸时的吸气动作,除膈肌和助间外肌加强收缩外,还有辅助吸气肌(如胸大肌)也参与收缩;而呼气动作,除吸气相关肌舒张外,尚有肋间内肌和辅助呼气肌(如腹肌)收缩,使胸廓和肺容积更加缩小,呼气量增加。因此,用力呼吸的特点是: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过程
从呼吸运动的方式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以肋间外肌的舒缩活动为主,主要表现胸壁的起伏,称胸式呼吸,以膈肌的舒缩活动为主所产生的呼吸运动主要表现腹壁起伏,称腹式呼吸。
正常成人平静时呼吸率为12~18次/分
2.阻力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前者的占阻力的70%,后者的占30%。肺的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的弹性纤维和肺泡的表面张力,其中后者占肺回缩力的2/3。
非弹性阻方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和气道阻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气道阻力,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有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管径,气道管径是影响气道阻力的重要因素。
3.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膜腔内压。测量表明胸膜腔内压通常比大气压低,为负压。胸膜腔负压实际上是由肺回缩力形成的,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①持肺的扩张状态,使其不致因肺回缩力萎陷②有利于静脉血、淋巴液的回流。如果胸膜受损,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
(二)气体交换和运输
1.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都是通过物理扩散方式实现的,气体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
2.气体的血液运输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物理溶解的量很少,但却是化学结合和释放的前提,O2在血液中溶解量很少,仅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1.5%,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是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HbO2呈鲜红色,而去氧Hb呈暗蓝色。动脉血O2饱和度高,呈鲜红色;静脉血O2饱和度低,呈紫蓝色。当毛细血管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0g/L。粘膜或甲床等部位就呈现紫蓝色,称发绀。
CO2的运输中物理溶解约占运输CO2总量的5%。CO2的化学结合方式有两种: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和碳酸氢盐。碳酸氧盐是血液运输CO2的主要形式,约占CO2运输总量的88%。
(三)呼吸的调节
呼吸肌节律性的收缩、舒张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的调节,其中延髓为调节呼吸活动的基本中枢,脑桥为呼吸调整中枢。
1、呼吸由以下3个互相连续的环节构成:
(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即组织换气。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由呼吸肌舒缩引起的呼吸运动,肺泡压力和大气压力之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3、以呼吸深度不同而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平静呼吸的吸气时,肋间外肌和隔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被动扩张而容积增大,肺内压降低,低于大气压,引起吸气。平静呼气时,助间外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内压升高,高于大气压,产生呼气。其特点是:吸气是主动的,而呼气是被动的过程。用力呼吸时的吸气动作,除隔肌和肋间外肌加强收缩外,还有辅助吸气肌(如胸大肌)也参与收缩;而呼气动作,除吸气相关肌舒张外,尚有肋间内肌和辅助呼气肌(如腹肌)收缩,使胸廓和肺容积更加缩小,呼气量增加。因此,用力呼吸的特点是: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过程。
4、从呼吸运动的方式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以肋间外肌的舒缩活动为主,主要表现胸壁的起伏,称胸式呼吸。以隔肌的舒缩活动为主所产生的呼吸运动,主要表现腹壁起伏,称腹式呼吸。
5、正常成人平静时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
6、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前者约占阻力的70%,后者约占30%。肺的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的弹性纤维和肺泡的表面张力。其中后者占肺回缩力的2/3。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黏滞阻力和气道阻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气道阻力。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有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管径。气道管径是影响气道阻力的重要因素。
7、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膜腔内压。测量表明胸膜腔内压通常比大气压低,为负压。胸膜腔负压实际上是由肺回缩力形成的。
8、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
(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使其不致因肺回缩力而萎陷。
(2)有利于静脉血、淋巴液的回流。如果胸膜受损,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
9、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都是通过物理扩散方式实现的。气体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
10、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物理溶解的量很少,但却是化学结合和释放的前提。
11、O2在血液中溶解量很少,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是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HbO2呈鲜红色,而去氧Hb呈暗蓝色。动脉血O2饱和度高,呈鲜红色;静脉血O2饱和度低,呈紫蓝色。当毛细血管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0g/L时,黏膜或甲床等部位就呈现紫蓝色,称发绀。
12、CO2的运输中物理溶解约占运输CO2总量的5%。CO2的化学结合方式有两种: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是血液运输CO2的主要形式,约占CO2运输9总量的88%。
13、呼吸肌节律性的收缩、舒张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的调节。其中延髓为调节呼吸活动的基本中枢。脑桥为呼吸调整中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