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热泪不断涌出眼眶,滑落下来打湿口罩,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巧利不得不拿出纸巾擦拭。那一刻,在她身后,市卫生健康局三级调研员申洪香闭眼低头,抬起左手抹去眼角的泪。
5月18日下午,市卫生健康局举行“我的故事我来讲”党建主题活动第十九期——奋战疫情有我们!东莞卫生健康人那些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战疫故事,将线上线下超过41万名的观众深深打动。
谈及潸然泪下的一幕,张巧利说,“感动于大家的乐业敬业和无私奉献,感谢大家的坚持坚守和倾情付出!为东莞医疗卫生战线的兄弟姐妹们点赞!抗击疫情,护佑东莞,有你有我有我们!”
★
东莞故事、东莞情怀、东莞精神
★
5月18日晚9时许,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张小文正在为调皮的双胞胎儿子洗澡。过去半年来,因为妻子李晶忙于市疫情防控指挥办核酸检测专班的工作,医院下班回到家后照顾孩子。
下午,他通过网络直播看了“我的故事我来讲”。当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科长王惠斌讲到,“12·13”疫情时,李晶连续三天没能休息,之后胆囊发炎,手术取出一堆墨绿色胆结石时,他心疼得流泪了。
他知道妻子“那段时间太累了,孩子们都快一个月没见过妈妈”,他也知道妻子做了手术,但听到别人说起这些,他还是忍不住。在家娇弱的妻子、温柔的妈妈,在外坚强如斯,这是他不曾看到的另一面。
这些真切的细节,悄悄击打着心鼓。活动现场,受邀而来的市直工委常务副书记张永艳和广东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志嵘也被打动了。
市卫生健康局二级调研员、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曾凡荣说,“这就是7万卫生健康人的东莞故事、东莞情怀、东莞精神。”他形容这些平凡故事带给全系统的是奔跑的力量,是继续奋斗、永不停息的力量。
★
作为医者、老党员,那是他该做的
★
邓健祥是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东莞国际健康驿站主任,是为东莞“挡”病毒的人。年的最后一天,他的左肺突然漏气,肺脏受压约90%。这是重度气胸,突发性强,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死亡。
妻子张妙华心疼他,“你是50多岁的人了,一年内做了三个手术,卫生系统人才多的是,别逞强,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身体。”她要求邓健祥戒烟,同时向市卫生健康局领导打报告,申请回市卫生监督所。
昨天下午,张妙华也通过网络直播看了“我的故事我来讲”。“他讲的那些人和事我都知道,但还是感动了。作为家人心疼他,可作为医者、老党员,那是他应该做的。”张妙华说。道理她怎么会不懂。
医院的护士,现为横沥镇山厦村第一书记,抽调在横沥镇疫情防控指挥办工作,她还是东莞市党代表,也一直奋战在抗疫最前线。她说,其实,还有很多人比他更辛苦,只是没机会让人知晓。
“现在爱人若再问我,我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跟巧利局长讲了,我不能离开队伍!’”邓健祥昨天这样说。这回你还劝他回卫监所吗?张妙华笑着回答,“没我说话的权利。”她心里想劝,不好开口。
★
“没有最后一班岗,要一直站好岗!”
★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所所长张泽武讲述的是流调溯源的故事。流调行动要“快”、流调工作要“准”、流调人员要“拼”,面对艰巨任务,流调人员不管付出什么,只求能多阻断一次传染、多争取一线希望。
东莞流调队伍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冒着巨大风险,深入最危险的地方,日夜不息,迎难而上,连续作战。激励他们的永远是信念,是责任,是担当,是“我们不上,谁上!”,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流调队员脚下最远的路是回家的路。5年前从部队转业来到市疾控中心工作的杨盛是流调第7中队队长,不久前他刚从支援外地流调回来。现在,每天能在疾控中心慢非所做本职工作,按时回家就等于“休假”了。
张泽武讲到4月1日凌晨,杨盛带队快速精准锁定石碣镇的阳性人员的事,10分钟完成队员集结,25分钟到达疫情处置现场,35分钟锁定混管涉及的10人,70分钟完成10人复采,“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提前细致充分的准备!”
过去几个月,东莞经历了三年来最严峻、最复杂、最棘手的疫情考验,在奥密克戎一次又一次掀起的风暴中,疾控人员身心疲惫,却从未退缩一步。疫情防控压力仍在,他们“没有最后一班岗,要一直站好岗!”
★
“走,收病人去!”背后的薪火相传
★
医院手术室护士唐彩艳讲述了她带领着25名医护人员,坚持34天,完成杨涌村12轮、17万人次核酸采样,完成黄草朗村8轮、16万人次核酸采样的经历。医院医护人员收看了直播,跟着她穿越时光。
她讲到,正当她们在杨涌村没日没夜与病毒赛跑时,为她们送饭的小哥被确认感染了,队员们人心惶惶,万分焦虑。医院党委委员、护理部主任叶雪雯听着,沉浸其中,“回到了每一个片段,每一个记忆中”。
医院医务部副主任钟庆杨,讲述的则是发生在东莞唯一的医院内的故事。作为东莞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主战场,全市多名医护在医院奋战,为东莞战疫作出巨大贡献。
多年过去,医院院长助理、感染科主任殷思纯还清楚地记得,钟庆杨刚大学毕业,分到他科室工作时的情景。“他认真、踏实、肯干、能吃苦,深受病友与同事欢迎,是我们感染科很有潜力的接班人。”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年,钟庆杨报到的第一天,殷思纯拍着他肩膀说,“走,收病人去!”16年后,这句话依然萦绕在钟庆杨心头,1月20日晚,他带队去接病人时,对同事说的也正是,“走,收病人去!”
★
哪怕是仅有的最后一个,都送过去
★
钟庆杨还讲述了一个3岁小孩确诊,妈妈没被感染,能不能让妈妈陪同住院的小故事。按照既往惯例,妈妈不能陪。这一次,专家讨论后决定,“妈妈必须接过来,不单要接过来,我们还要组建儿童病区、家庭病房!”
病毒可以杀死,疾病可以治愈,但母子分离的苦痛却会影响一生,“我们不能为了单纯的隔离治疗,我们还要温暖人心。”王惠斌也提到,为了强化儿童救治,医院院长钟柏茂主动请缨,包干设置儿童病区。
当时,九院护工、清洁工紧缺,市内市外第三方公司都无法提供。又是医院把护士、清洁工直接送上门。钟柏茂说:“九院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只要八院有,哪怕是仅有的最后一个,我们都送过去”。
“02·24”疫情中,在医院共有27个陪护家庭得到有效治疗和生活照顾。远在外省外市的很多人了解到这个情况,都说“东莞真的不一样!”然而,在钟柏茂看来,这理应如此。
★
苦和累不算啥,尊重与认可最值得
★
最朴实的人,最朴实的事,却有最动人的力量。横沥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魏增仕讲到,3月15日凌晨5:28接到电话,一管10混1初筛阳性,需要马上处置。而10个人中,前面7人顺利找到,后面3人电话关机。
那段时间,持续的高强度让医护濒临崩溃。魏增仕偷偷安排,3月19日晚9时,当疲惫不堪的队员回来,应急采样车喇叭突然响起生日歌,同事们拿着蛋糕出现在两个生日的年轻护士面前,她们一下子大哭起来,哭得让人心疼。
“那一刻,所有的辛苦和委屈得到了缓解与释放;那一刻,苦和累都不算什么,得到尊重与认可才是最值得的。”魏增仕说。而那一刻,许多人泪目,感同身受。
申洪香说,全市社卫机构的医护人员,在历次的疫情处置中总是默默付出,他们只知道做,不知道讲。魏增仕已经三年没有回过山东老家,他82岁的老父亲说,“我这个儿子已经送人了”,这让他惭愧不已,可他并不后悔。
他一直记得,医院发展座谈会上讲的一段话,“最美好的生活不是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而是能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看,有一路的故事;低头看,有坚实的脚步;抬头看,有清晰的远方。”
主讲人
★王惠斌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科长★邓健祥东莞国际健康驿站主任★张泽武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所所长★魏增仕横沥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钟庆杨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唐彩艳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错过直播的小伙伴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吧别错过这份平凡的感动!扫码回看直播▼
文/广州日报记者汪万里
图/东莞阳光网记者莫星辉
视频/东莞广播电视台记者郭明、东莞阳光网记者萧迪
我就知道你!
他们的感人故事,给我们奔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