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那里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病史:65岁男性,因头部进行性红斑、溃烂、出血伴瘙痒一月余就诊,予抗生素治疗无效。
既往史:高血压,否认其他系统疾病,否认肿瘤及放化疗史。
个人史:否认重金属接触及职业暴露史。
家族史:无特殊。
专科体查:前额至头顶部大片暗红色斑块、瘀斑、溃烂、出血、结痂。
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组织病理:溃疡形成,真皮全层多个血管腔裂隙状改变,不规则排列,大量红细胞漏出,部分血管壁细胞核不规则,似梭形,PAS染色和抗酸染色(-)。考虑血管肉瘤,建议行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D2-40(+);CD31(++);CD34(++);Ki67(+,20%);ERG(++);P53(+,30%);HHV8(-)。
病人随访:就诊14天后出现右侧液气胸,血性胸水;胸膜结节影,需要进一步做胸腔镜确诊(外院反馈)。
临床照片
▼
病理照片
▼
HE20x
HEx
CD31(++)
CD34(++)
ERG(++)
D2-40(+)
HHV8(-)
Ki67(+,20%)
P53(+,30%)
诊断:血管肉瘤
点评:血管肉瘤临床上多表现为头皮或面部的红色、蓝色或紫色病变,可表现为斑疹、结节或斑块,似瘀斑、割裂伤、枪伤,晚期可出血或溃疡,大约10%的患者在就诊时即存在颈淋巴结肿大,可伴或不伴静脉曲张。
皮肤型血管肉瘤通常呈中度或者高度分化,由胶原纤维束间呈网状分布的血管组成。发生在肠的血管肉瘤可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消化道症状,心脏血管肉瘤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心律失常。
因头皮和面部是其最常见的发病部位,部分学者认为日光暴露对病因有促进作用,5%-20%的患者存在既往面部或头皮放疗史。体内异物(如弹片、钢、塑料、涤纶)以及环境因子暴露(如砷和氯乙烯)可能会诱发血管肉瘤。血管肉瘤在儿童中极为罕见,如发生通常累及内脏,预后很差。
病理上不规则形状及吻合的血管网是血管肉瘤的特征性表现。HE镜下初步考虑血管肉瘤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行CD31,CD34,ERG,FLI-1等免疫组化检测,其中,90%的血管肉瘤的CD31呈阳性。
不规则形状和吻合血管网形成;内皮细胞核增大、异型性、深染
真皮内边界不清的血管腔。血管肉瘤的肿瘤细胞形态可以从梭形逐渐走向上皮样形态。箭头所指细胞具有丰富细胞质及大泡沫核的多角形大细胞,似上皮样形态,指向不良预后。这种情况下或不能与黑素瘤或其他皮肤肿瘤鉴别,需要做免疫组化。
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一般不到40%。对于头颈部脉管肉瘤患者,存活的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肿瘤的大小和完全切除肿瘤的能力。肿瘤直径小于5cm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总体生存率和较低的区域性复发风险。肿瘤细胞的上皮样形态及年龄为70岁或以上正被逐渐证明是潜在的不良预后因素。
血管肉瘤需要与基底细胞癌、鳞癌、外伤、良性血管瘤、淋巴瘤、黑色素瘤、感染等疾病相鉴别,主要借助于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结合病史来区分。
对于血管肉瘤患者的疾病管理,我们首选具有宽切缘的完全手术切除,同时受影响区域的CT或MRI将有助于确定骨骼和软组织受累的程度,并有助于淋巴结评估。由于脉管肉瘤具有隐匿性局部浸润的倾向,所以对于几乎所有病例应在切除术前或术后联合放疗。与其他软组织肉瘤相比,脉管肉瘤似乎对紫杉烷类药物尤其敏感。此外,目前已在极少数脉管肉瘤患者中证实,多种生物分子可对其产生有应用前景的疗效(偶尔很显著),这些生物分子包括:贝伐珠单抗(VEGF)、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可单独使用或联合化疗。血管肉瘤患者往往需要皮肤科、放疗科、外科、肿瘤科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脉管肉瘤Angio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