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气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意渐浓,今日处暑,养生指南了解一下 [复制链接]

1#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四个节气,今年是阳历8月23日,它是指暑气结束的时节。《七修类稿》有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之后,我国的很多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所以处暑来临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

处暑的到来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气温逐渐下降,降雨量逐渐减少。处暑期间,天气从炎热逐渐转向凉爽,自然界的阳气由发散趋于收敛,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转换,很多人会感觉疲劳,即秋季疲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生活要相应调整,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注意饮食。

保持良好睡眠

夏天闷热,人们的情绪容易波动和焦虑,而且由于暑热导致睡眠不足而引起精力不足。秋天一到,天气变凉,要改掉夏天晚睡的习惯,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并确保早睡早起,防止工作时犯困。具体来说,每个人应该比平时多睡一小时。与此同时,适当的午睡也有利于解决秋乏。

在此提醒老年朋友们,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气血阴阳不足,就会出现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的现象。因此,古健康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应该“遇有睡意则枕”,这符合养生的观点。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4时是人体各器官功能达到最低点的时间,中午12-13时是交感神经最疲惫的时间。统计显示,老年人睡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午睡具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意义,符合健康的原则。

饮食宜清淡

在处暑期间,人们应该保持合理的营养和清淡的饮食。不应该吃或少吃辛辣的烧烤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肉桂和酒。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奶制品和豆制品等。

少吃油腻类食物,油腻的食物会在体内产生易使人疲倦的酸性物质,所以应适量少吃。多吃水果,多喝水来提神。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茄子、土豆、葡萄、梨等。维生素作为辅酶可以协助肝脏在人体疲劳时积累的代谢物尽快消除,而蔬菜和水果多是碱性食物,其代谢物可以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适当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加强锻炼。只有身体的力量才足以克服季节交替时出现的身体不适。锻炼的方法是经常进行早晚跑步、登山、散步等简单的运动是很好的,有助于稳定心情,消除秋季疲劳。

伸展运动也可以缓解秋天的疲劳。尤其是下午,工作和学习时间长了,感觉特别累。这时舒展一下,立刻就会感到全身舒展,神清气爽,很舒服。即使你不累,有意识地伸展一下,你也会感到舒服。因为伸展可以使人体的胸腔对心脏、肺进行挤压,有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供给各组织器官。同时,由于上肢、胸椎的活动,可以使更多的血液供给大脑,使人精神振奋。

养些室内植物

秋天昏昏欲睡的状态与人体缺氧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室内可养些花草,如吊兰、文竹等,气味淡雅,同时还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含量。

卧室里也可以摆放叶子大、喜水的植物,以保持空气湿度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种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和普通芦荟。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对付从户外带回来的细菌和虫子,还可以吸收连真空吸尘器都无法吸收的灰尘。办公室污染物通过叶片背面的微通道被吸入观赏植物,花根部的共生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被其根吸收。例如,芦荟、吊兰可以在其代谢过程中被认为是致癌的甲醛变成无害物质。因此,办公室绿化还可以改善秋天的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养生处方

青椒拌豆腐

[配料]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百合莲子汤

[配料]干百合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泡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科普专家

刘建材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擅长胃肠肝胆病、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病等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对顽固性便秘、腹痛、腹泻等复杂性胃肠病及某些疑难杂症有独特的见解,用药精炼,疗效可靠。参与完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在医学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

治未病中心

自贡市治未病中心于年在我院汇东分院挂牌成立,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新增项目建设单位。中心现有医务人员16人,其中主任中医师6人,副主任中医师5人,主治医师2人,研究生学历5人。中心分设健康筛查、健康信息采集、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健康干预等区域,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力争让大众不生病、少生病、不生大病为宗旨。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辩证运用中医药技术,彰显“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中医治未病精髓。中心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及体质辨识系统对广大群众进行体质判定,据此制定一套完整的个体化中医药养生方案(包括饮食、起居、情志指导调理或药物干预),并对易患疾病作初步分析和预测,同时运用中药汤剂、膏方、针灸、熏蒸、理疗、穴位敷贴等方法减少体质中的不利因素,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

往期·推荐

投票—何爱国

“中国好医生”8月月度人物候选人名单公布

高流量氧疗,减轻气胸患者痛苦

精益求精守护患者消化系统健康——医院消化科

编辑:*永刚

审核:唐杰

供稿:治未病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