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气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肺消融的过去 [复制链接]

1#

肿瘤消融治疗技术是指采用物理方法直接毁损肿瘤的局部治疗技术,包括射频、微波、冷冻、超声、激光和不可逆电穿孔等治疗技术,治疗途径包括经皮、腔镜和开放手术下。

消融技术最早应用的人体器官是肝脏等实质性脏器,但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肺部结节消融成为了可能,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其历史发展进程:最早报道的应用在人体的文献是年,是由DamianE.Dupuy报道的三个射频消融的病例:第一位是一名45岁男性患者,IV期气管来源腺癌,治疗后发现肿瘤复发;第二位是一名66岁女性患者,有脑卒中、心梗、肺气肿病史,发现右下叶IB期(CT分期)肿瘤,拒绝手术;第三位是一名58岁女性患者,乳腺癌转移至骨和肺,肺部转移进行切除手术,近期CT提示对侧肺近血管旁一结节,PET-CT提示高摄取但未见其他转移病灶由于无法进行常规的手术、放疗、化疗或治疗后效果不佳,或无法耐受常规治疗,三位病人接受了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出现发热、胸膜炎、胸腔积液、等并发症,一位患有少量气胸,自行吸收,还有一位出现肺炎,需抗炎治疗。随访期间第一位患者三月随访时发现消融区域结节样纤维化,再次活检后考虑肿瘤残留,再次进行了消融;第二位患者三周后又进行了放疗,临床检查正常,但在放疗一月后不明原因死于家中;最后一位患者3月后复查PET-CT,消融区未见代谢活性增强。可见在初期病例的选择是非常慎重的,而且初期的并发症和效果并不理想

不过在正式应用到人体之前,S.NahumGoldberg博士在年设计了实验动物模型,在新西兰白兔肺部进行射频消融,并评估1、3、10、21、28天的CT影像学和病理学上引起的改变

实验初步获取了肺组织内热传导阻抗,温度控制、人造磨玻璃范围等相关资料,随着动态观察CT影像学改变,进一步阐明了消融后出现消融环先扩大后缩小,最后形成瘢痕及胸膜增厚的演进过程。结合病理所见的中央区凝固型坏死,边缘区急性炎症反应。

还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在28天时病理活检未发现与消融相关的异常改变,说明了肺部局部的可修复性。

基于此,实验相关数据及随访后数据及病理资料均显示了肺部消融的安全性

Goldberg博士在年就很有远见地提到了肺部消融在原位肺部肿瘤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为什么肺部结节消融仍未完全普及呢?下一期继续

参考文献:

[1]GoldbergSN,GazelleGS,ComptonCC,etal.Radiofrequencytissueablationintherabbitlung:Efficacya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