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流泪的信
年11月11日,通信员交给聂荣臻一个白色的信封,信封的上面有一串英文署名,聂荣臻坐下后打开信封,当他看到里面的文字后,忍不住流出了眼泪。
聂荣臻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无论战场上哪一位同志牺牲了,都没能让这位铁血硬汉掉下一滴眼泪,可面对这区区的一封信件,他却失去了以往的刚强。
这封信到底是谁写给他的?里面的内容又是什么呢,竟然让聂荣臻都忍不住落泪了?
年12月,一位加拿大的共产党员,前往纽约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他请求组建一支医疗队,支援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经过组织研究,很快批准同意他的请求,他在接到通知时,立即开始收拾行装。
年1月2号,从温哥华出发,带着他的医疗队和大批药品与医学器材,乘坐海轮经由香港转到了内地。
他是个年近五十岁的中年人,个子很高,留着一头黄色短发,看上去神采奕奕,他的名字就是享利·诺尔曼·白求恩。
跟随理想前行
这位中年医生,起初给人们的印象没什么特别,可没人能想得到,他的名字会响彻大江南北,只要一提到白求恩这个名字,每位国人都会是对他心生敬佩。
白求恩在没来中国之前,就已经是世界上医术一流的外科医生了,小时候的他出身于一个牧师家庭,但他从小就喜欢抓一些昆虫进行解剖。
家里人看他喜欢解剖昆虫,都以为白求恩的梦想是当一名生物学家,但他们的家人都理解错了,白求恩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有志者事竟成,白求恩一直跟随着他的梦想前行,在他32岁时,他就已经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的一名会员。
白求恩全身心地投入到医学当中,又过了两年,他就发明了一种人工气胸疗法,后来,他还发明了22种世界著名的外科手术器械。
前往中国
凭着他的不懈努力,很多地方都想聘请他任职,白求恩当时的薪资更是高达美元。
凭着白求恩这块金字招牌,无论他到哪个国家,都会成为各国争破头也想争取过来的医学界顶尖人才。
白求恩和他的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国民党抢先接待了这位来自国外的顶级外科手术医生。
由于是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已经展开了合作,像白求恩这样的人才,国民党肯定不会眼睁睁地放走离开。
只要能够让白求恩和他的医疗队留下,那他们部队的伤亡率不仅会大打折扣,还会得到一大批有用的医学器材。
国民党对白求恩极尽拉拢,甚至开出了一系列极为诱人的条件,这让许多他身边意志不坚定的医疗人员心动了。
白求恩身为加拿大的共产党员,这次来到中国就是想要帮助共产党,而非国民党,经过再三拒绝,国民党才不得不对他放行。
国民党虽然没有留下白求恩,但很多意志不坚定的人,在国民党糖衣炮弹的腐蚀下,白求恩医疗队的一些同伴,最终选择留了下来。
白求恩带着剩下的工作人员继续前进,在到达武汉时,周恩来迎接了他们,由于是初次见面,他并不清楚白求恩是个什么样的人。
经过一番短暂的交谈后,周恩来觉得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但是出于对他的安全考虑,他提出要让对方前往无战事的和平区域去工作。
面对周恩来的好心安排,白求恩却表现得非常不满意,当时他说:“中国的反法西斯形势紧迫,我请求到前线去,只有到前线工作,我来到这里才有意义”。
周恩来对白求恩所说的这番话印象深刻,对白求恩高尚品格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可能正是因为这番话,在白求恩去世时周总理才会亲自为他主持葬礼。
周恩来决定先派同志们护送白求恩前往延安,与毛主席会面后,再对他的工作有所安排。
来到延安
很快,白求恩告别了周恩来,跟随着护送他的同志一起前往延安地区。
白求恩与他的医疗队带着大批医疗器械赶往延安,由于要经过敌占区,日军不可能让白求恩轻易通过他们的防线。
我军的同志们为了能够将白求恩和他的医疗队安全送达延安,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很多同志因此牺牲了。
白求恩有写日记的习惯,每过几天,他都会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白求恩在日记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同志护送我们在前,日军紧随其后,这种直面死亡的感觉,我和很多医生都感到了害怕,当时的情景充满了危险,这就是战争。”
年3月31日这天,白求恩和他的医疗队终于顺利的抵达了延安,经过一番妥善安排后,白求恩已经迫不及待想见一下毛泽东,看看这位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是否和书中说的一样。
真正吸引白求恩来到中国的原因,完全是因为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红星照耀中国》,是一位叫斯诺的美国记者所著。
《红星照耀中国》于年10月出版,这本书刚刚问世时,白求恩就买来第一时间读了,书中记载了很多中国的事情,还记载了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资料。
斯诺在书中形容毛泽东是一个充满睿智和无比温情的人,白求恩就是通过这本书才想要到中国来,他对毛泽东感到非常好奇。
在战争的岁月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睿智不可或缺,但为何他又是一个温情之人呢?
早在来中国之前,白求恩曾前往西班牙战场,那里的统帅与将军在残酷的战争洗礼下,已经对生命的死亡感到麻木了。
白求恩虽然在手术台上也经历过许多的生离死别,但他却和那些西班牙的将军并不一样。
每当一条生命上了手术台,他会因为这条生命活下来而感到无比高兴,也会因为手术台上生命的逝去感到万分痛苦。
他希望,毛泽东真能像书中所写的那样,是一个即睿智又温情的这么一个人,所以他期待能够早点见到毛主席。
休息了一夜后,白求恩在延安四处走了一下,发现这里的人们,与其他地方的人不太一样。
这里的人虽然穿得很破旧,但大家的脸上都充满了朝气,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虽然他们有的人文化水平很低,但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是为什么而活着的。
还有,这里的人穿着都一样,根本分不清楚哪个是官,在他们的眼中白求恩还能看到一种光,那是一种代表着希望的光。
到了晚上,白求恩在他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来到延安,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前往晋察冀
到了第二天,有人通知他今晚毛主席将与他见面。白求恩心中非常激动,他本以为毛泽东事情众多,不会这么早接见自己,这点是他完全没有料到的。
夜里11点多,白求恩来到了一处窑洞门前,他很难想象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竟然就住在这种地方,但这就是事实。
毛泽东亲自迎接了他,白求恩看着眼前这位穿着灰布棉衣,个子很高的军人,还是令他有些不敢相信。
身为共产党的领袖,竟然只住在窑洞中,身上还穿着灰布棉衣,在袖口处的地方竟然还打着补丁,脚上穿的也是一双非常普通的棉鞋。
白求恩与毛泽东刚刚见面,就被他的衣着和身上的气质折服了,他没有开口,直接向着毛泽东行了一个军礼,毛泽东也向他回了军礼。
窑洞中,毛泽东与白求恩会谈了三个多小时,其中还有一名翻译在场,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主要是围绕医疗来谈的。
首先,白求恩提出了在战场上设置战场医疗队的想法,这个办法可以降低重伤员在战场上死亡率的问题。
八路军那时候的医疗条件太差,很多伤员只要受伤部位不在四肢,就很难救得活,毛泽东对此感到非常痛心。
之后二人又谈到了救治重伤员的成功率问题,白求恩向毛主席保证,那就是战场上受了重伤的八路军,被救活的概率可以达到75%。
毛泽东听到后,立刻同意了白求恩组织战场医疗队的想法。二人相谈甚欢,在快要结束谈话时,毛泽东曾叮嘱白求恩,前线充满危险,生活条件艰苦,要他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
白求恩从毛泽东的住处走出来后,整个人很兴奋,他将刚才与毛泽东的谈话关键内容记录后,写下了今夜的日记。
日记里,白求恩称毛泽东是一位巨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没过多久,白求恩带着自己的医疗队,还有毛泽东派去保护他人身安全的警卫员,一同出发前往晋察冀的战斗前线。
晋察冀的总司令聂荣殝亲自出来迎接他,两人在一起同吃同住,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救死扶伤
晋察冀前线战斗打得十分激烈,白求恩带着他的医疗队奔赴前线,哪里有战事,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冒着战场上的枪林弹雨,白求恩和他医疗队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八路军伤员。
有一次,战场情况危急,重伤病员非常多,白求恩为了能节省时间,便把手术台搭建在了一个破庙中,拯救了一个又一个被抬进手术台的八路军重伤员。
白求恩在这个破庙中连续工作了近45个小时,做了75台手术,每台手术的平均用时30分钟。
当最后一名伤员的手术结束后,白求恩累得躺在手术台前就睡了过去。
仅仅过了两个月的时间,白求恩就打破了上一次连续工作45个小时的手术记录。
这一次他像一个战场的守护神那样,连续工作了近70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台手术。
他把自己当成战场上的机器,仿佛永远不知疲倦,这种超乎寻常的毅志力,完全是因为他的信念在不停地支撑着他。
他在来到晋察冀后,毛泽东才忽然想起来,他和白求恩谈了三个小时,却始终没谈他的工资待遇问题。
要知道,白求恩在美国的时候,每个月的薪资高达美元,我说美元大家可能感觉不多,因为现在的人,几乎都能拿到美元以上的工资。
但在当时,白求恩的美元薪资,相当于块大洋,那时候,一块大洋差不多能买三十斤大米。
也就是说,白求恩的薪资如果换算下来,每月等于斤的粮食,当时八路军一个师长每月的薪资才5块大洋,连长更是只有3块大洋。
那时候,我军的条件艰苦,士兵和军官的待遇都差不多,毛泽东不想亏待外国友人,他给晋察冀的司令员聂荣臻发去了一份电报。
电报上要求每个月给白求恩医生一百块的薪资,就这一百块的薪资,还只是白求恩大夫原来薪资的十五分之一。
聂荣臻收到电报后,去找了白求恩,可他却并没有要这笔钱,并且还给毛泽东发去了一份电报。
白求恩在电报中说:“我不需要钱,我没必要有钱,能够幸运地成为这些人中的一员,我感到万分幸运”。
白求恩确实不需要钱,如果他真需要钱的话,那他完全可以留在国内,享受着他那美元的顶级薪资,根本不会万里迢迢的跑来中国。
刚开始,很多战士并不知道白求恩医生的名字,只是简单地称呼他为美国医生。
还有很多的八路军士兵和普通民众,起初根本不信任他,觉得他是一个外国人靠不住。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后,他们发现这位外国来的医生,对待工作十分认真,他在手术台上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八路军战士的生命。
病重逝世
渐渐地,晋察冀的八路军战士和老百姓们,知道白求恩是一位值得大家尊敬的医生,他在晋察冀也越来越受大家欢迎。
白求恩对待工作出名的认真,可他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有一次他在巡查病房时,发现一名小护士正在给一名重伤休养的战士换药。
小护士因为粗心大意拿错了药,白求恩发现以后,将药瓶狠狠地扔在了地上,生气地吼道:“你做事情不要粗心大意,这么搞容易出人命的”。
白求恩对待工作那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他那无与伦比的医术,让战士们非常放心,战士们也越来越相信白求恩的话。
从此以后,白求恩的名字开始真正在晋察冀传开了,他也成为了晋察冀八路军的保护神。
有的时候,战士们在喊冲锋口号时,偶尔也会喊上一句:“白求恩同志与我们共同作战!”
白求恩除了做手术外,他还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创办了一所卫生学院,培养了一大批的医务人员,他还创造发明了好几种医用器材。
白求恩的血型是O型血,在血袋不足的情况下,他还会当作战士们的血库,并笑称自己是机关枪,可以不断输出。
年10月,白求恩来到晋察冀已经一年多的时间了,他从国外带来的医疗物资已经快要消耗没了,于是他想回国寻求一批医疗物资,再返回我国继续奋战。
晋察冀的司令员聂荣臻为此还为他搞了一个欢送仪式,可没想到晋察冀又爆发了一场战斗,拖住了白求恩回国寻求医疗物资的脚步。
白求恩再一次留下来拯救伤员,只可惜造化弄人,涞源县一场战斗打响后,战场上的伤员陆续地被送下来抢救。
白求恩在手术时,左手中指被伤员的碎骨划破,由于他忙着给伤员动手术,没来得及为自己及时消毒,导致手指感染。
之后他又给一名伤员做头部的除脓手术,结果手指被恶性病毒侵袭了他的血液,无情地吞噬了白求恩健康的身体。
到了11月初,白求恩高烧一直不退,可他仍旧带病抢救受伤的八路军战士,40度高烧加上高强度的工作,让白求恩同志晕倒在了手术台上。
聂荣臻起初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当他得知后,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治好白求恩同志。
可惜,血液感染的白求恩已经无法救治,11月12日他在河北病逝。
在病逝之前,他在弥留之际用钢笔颤抖地写下了自己的遗言,遗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请帮我转告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志们,这两年之中是我过得最愉快也是最有价值的日子……”
聂荣臻读完这封信后,眼泪再也忍不住地往外流,他想到与白求恩同志生活在一起的点滴往事。
想到白求恩同志在手术台上拯救了我军无数战士的生命,这样一个为我军无私奉献的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聂荣臻将军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哭呢?
毛泽东得知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消息后,写下了一篇名为《纪念白求恩》的长文,他号召所有人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
有的人活着,却如同行尸走肉,有的人死了,可他的名字却永垂不朽,白求恩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实践者,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好人,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好医生,他是我们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
资料文献
《学习白求恩》、《红星照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