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悠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60.html来源
浦东检察
“不能让持续向好的形势发生逆转,让各方的艰苦努力前功尽弃。”关键时刻,浦东新区检察院干警再次集结出发。党组书记、检察长曾国东深入包保街镇中的封控小区,全面了解小区阳性病例人数、治疗出院人数、防控措施、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等情况,协调处理相关问题。与此同时,又一支检察志愿者队伍驰援上钢街道,30余名浦东检察干警再次挺身而出,接过疫情防控的命令,知重负重,深入当下还需继续拔点攻坚的数个老旧小区。
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驰援街道小分队“巡、劝、搬、陪”的那些事儿......
巡:巡的是难处
驰援的第一天是个阴天,上午飘了一点小雨,气温较之前有些下降,但空气中又带着若有似无的潮湿闷热之感。到了居委会才知,负责这几个小区的居委人手极度紧缺,有的居委只剩书记一人在岗,其他人都在隔离治疗中。
“基层一线真是不易!”本轮疫情以来,蔡宏毅已经支援社区、居委好几回了,每每都要感叹基层干部的辛苦与付出。穿上大白服,他带着几名干警就匆匆奔赴他们负责的小区巡逻去了。在这最后的清零攻坚阶段,巡逻队主要是为了发现小区管理和居民生活中的困难,劝离聚集在外的居民,积极协调居委妥善解决。
“巡逻不是机械的‘刷步数’,要‘有心’。”倪国良和李文思在巡逻中看到,一辆救护车进入了小区不久后离开。“是接阳?还是接送生病居民?需不需要帮忙?”两人改变原来的巡逻方向,顺着救护车离开轨迹的反方向走去,果然看见一名50岁左右的男子拎着行李站在楼下,似有苦恼。他们上前询问,得知他刚回小区,患有气胸,无法搬运行李上楼,想去居委寻求帮助但又苦于距离太远。“小事,不用找居委了,我们来帮你搬就行。”把行李搬上楼后,倪国良提醒他注意新的防护规定,赶紧向居委报备。
因为涉及的小区较多,每个巡逻组只有几个人,为免疏漏,巡逻组不断压缩休息时间,来回穿梭在封控小区,在偌大的小区内来回走了不知多少圈。他们不仅劝离在外逗留、散步、聚集的人群,还记录长时间封控下出现的问题。近期物业人员的减少,生活垃圾的运输慢了下来,小区里的公共设施也因久未维护出现损坏......沈雪梅、石源一组随手记录这些问题,等晚间整理好反映给居委。“等到物业和居委的工作逐渐恢复后,他们可以迅速处理,帮他们节约时间,省省力,也可以让居民们早点恢复正常干净有序的生活。”
劝:劝的是共情
“越到最后,越是紧要!这口气,咱们一定要摒牢。”几天里,这样的话,罗造祉不知说了多少遍。
当前疫情走势趋稳向好,随着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明显下降,一部分居民的防范意识有所松懈,忍不住走出家门,在小区里散步溜达、聚集聊天,其中以老年人为主。在罗造祉和张平看来,老年人抵抗力不强,在还没实现社会面清零的情况下,“‘危险系数’有点高”。
(手机上牢牢贴上一层保护膜,倒是无形中为照片加了一层朦胧的滤镜)
尽管心里着急,但她知道,封控时间久了,居民们心里难免憋闷。疫情之下,受影响的不仅是在外打拼的人们,老小区邻里之间几十年如一日茶余饭后扎堆聊天、结伴遛弯的习惯也一朝被迫中断。“连和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喝茶聊天都成了奢望,有情绪是难免的。群众工作说易不易,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困难,但说难也不难,要善于发现群众未能表达出来的急难愁盼,排忧解难,群众就会支持我们工作。”罗造祉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分析现在的疫情形势,解释执行政策和“静默”“足不出户”的必要性。当发现部分老年居民有物资采买需求却不知怎么办时,她将了解到的如何联系居委会配药、购物的方式告知他们,解了燃眉之急。
将心比心,理解换来了理解。尽管起初有些排斥,但居民们还是普遍配合的,在劝说下很快就返家了。“侬也要当心点哦!”“这身衣裳(大白)穿着很闷的,辛苦哦。”他们散发出的善意,顿时让罗造祉疲惫全消。
搬:搬的是希望
物流的逐渐复苏,让居民的快递物资和药品骤然多了起来。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病毒随着快递流入小区,小区物业在门口设置了一个缓冲带,用来作快递消杀之用。
“快递组是最辛苦的。”居委会书记指着门口堆成小山的快递说。项群杰、唐涛、夏吉泰、张金明等干警立刻站了出来,把这个苦活“抢”了过去。快递组负责验证外卖员的健康码、消毒、静置,按照楼栋分类,再交给志愿者分发,同时还兼职“守门员”,守住通道不让居民随意靠近大门。
个楼栋的居民,眼花缭乱的快递和外卖,仅仅是根据外卖单上的信息把东西归类,就让带着防护罩的项群杰和组员看得两眼发花。时间长了,防护面罩凝结了水汽,眼前更加模糊,辨认起来更加吃力。“不累是不可能的,但一想到这些背后是居民迫切的需求,是小区里的老人们急盼的药品,又觉得浑身充满了力气。”稍微活动活动关节,他们又继续埋头整理。
陪:陪的是理解
这次支援的是老旧小区,居民多且以老年人为主,其中一个小区的居住人口就超过人,在居委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管理就难上加难。预料之外的情况随时会出现。
“哎,那有个老太太!”那天刚到小区门口,眼尖的汪超看见了一个年迈的老人家杵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往外走。疫情期间,门卫、保安人数锐减,一时不察,老太太竟独自拐出了小区大门,汪超紧跟着追了上去。老太太着急地说着什么,但因为是上海方言,汪超听不太明白,而汪超的普通话,老人似乎也听不懂,两人“跨服”沟通,一时间面面相觑。
在后来的陪伴中,汪超大概猜出,老人因为某种原因想出来取钱。也许是“大白服”给了老人信任感,她拿出身份证和银行卡交给汪超,让他帮忙。汪超趁机拍下老人的身份证,发给居委,寻找她的家人。
“阿姨,现在银行都关门了,你取不了钱的。”汪超耐心劝解。见一时劝不动,他又不放心老人独自一人,便一路跟随:老人过马路,他在旁陪着;老人累了歇在路边,他在不远处等着。就这样陪伴了半小时,居委书记带着家属找来了,总算把老人带了回去。回去的路上,家属再三道谢。走到小区,家属忽然问道:“您不是居委的干部吧?外面来的志愿者?”
“浦东检察院来的。”汪超指了指后背。说完,他忽然有种感觉:原来除了办案,在抗疫中守护老百姓的安全,让他们安心,也是一种检察担当。在与民众守望相助中,我们很快就要迎来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