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宽仁新星]编者按:
“爱上这份职业不知是从哪一刻开始,是从那一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开始,是从第一次得到病人的赞同开始,是从心电图曲线重新波动开始……”
——在重医院里,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医生。从毕业小萌新,到医学界“后浪”,他们在一次次与死神与病魔的较量中练就盔甲,直到独当一面。他们是在不断蜕变、成长的宽仁新星,为了他们深爱的白衣战袍,为了病人的性命相托,他们挥洒着青春,秉承医者初心,正在逐梦前行。
从在门诊里,到病房,从手术台,到实验室……上游新闻带你们走进这一群“宽仁新星”,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看见他们,了解他们,信赖他们……
近日凌晨,一辆救护车驶入重庆医院江南院区,送来一位来自忠县,因从高处不慎坠落造成严重胸外伤的患者。很快,医院的胸心外科主治医师张沛为患者做了手术,成功将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从医至今13年,张沛抢救过不少“深夜急诊”命悬一线的患者,也帮助过许多辗转求医无果甚至一度想要放弃治疗的危重症病人。“让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是张沛学医的初衷,也是他从医道路上坚如磐石、始终未变的使命。怀抱这样的信念,张沛勤勉敬业,努力练就“看家本领”,成为了一名关爱患者,技术精湛,勇于向高难度挑战的外科医生。
[本期宽仁新星]张沛
心驰神往医生梦
用“X+1”个“一万小时”建筑
“报考重庆医科大学,是母亲的建议。“张沛回忆起从医生涯的起点,是源于母亲期望他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对社会有贡献的医者。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取重医,正式接触到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后,张沛渐渐喜欢上这个职业,也开始憧憬着做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
直到现在,张沛依然记得他心中何时开始有了一个“医生梦”的。“本科学习期间,我争取到了去胸心外科见习的机会,当时在科室经常看见一位乐观健谈的阿婆,她特别喜欢给年轻的医护人员说起她自己的治病经历,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第一次深刻了解到医生对于病人的意义。”原来,张沛口中的这位阿婆是当时胸心外科主任的病人,一名癌症患者,在那个面对不少恶性肿瘤依旧束手无策的年月,阿婆却一直快快乐乐地活了下来。“在主任像你这么年轻,也还在实习的时候,我就查出了癌症,后来实习生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医生,我就跟着他做治疗,到现在做了主任,我还活得好好的,多亏了他。”阿婆哪知,这个逢人便讲的故事,一直根植于张沛心里。
成为一名好医生的道路是艰难的。无论是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在临床实践中的突破,张沛一直坚持用“一万小时定律”鼓舞和提醒自己。“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推崇,简单来说,是指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在张沛看来,医学知识如同一片浩瀚的海洋,专业、复杂、深奥,每一点理论知识的深刻掌握,每一次临床实践的顺利完成,都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学习、练习做支撑。“量变产生质变,并非只是单纯的重复性练习,而是在掌握正确方法的前提下进行无数次打磨,最终成长为一名‘武林高手’,在临床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真正帮助到患者。”张沛强调。
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张沛受教于国内外知名的医学专家,享有优质的学习和医疗条件,拥有大量的临床实践机会,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本硕连读的7年间,每一日他都在飞速成长。直到年,张沛硕士毕业,正式成为了重医附二院胸心外科的一名医生。
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即便负重也要坚持前行
一如张沛从医的初衷,他总有股执念:无论多难,要用尽一切方法去救治患者。
他曾经遇到过一名年仅14岁,已经初具大人模样,因打架斗殴右胸处遭受严重创伤的男孩小昊(化名)。当时,小昊完全没意识到自己伤势的严重性,不听医护人员和父母的劝阻,拒绝做手术,医院。是张沛拿着给小豪拍的片子,耐心地给他解释为什么必须马上进行治疗以及耽误治疗的后果,才让小昊如梦初醒,配合治疗。
他还曾经遇到过一名患有严重风湿性心脏病中年女性患者蒋梅(化名),她因家庭贫困得不到良好救治,导致病情进展迅速,出现了严重心衰,已经瘦骨嶙峋、奄奄一息。其家属找到张沛时,蒋梅想要放弃治疗,是张沛温和劝慰她,希望她为了自己和家人不要轻易放弃生命,最终打动了她,令其通过手术成功康复,回归正常生活。
然而,不管你是否承认,生命就是有不可承受之痛。胸心外科接诊的大部分都是受到外伤、罹患恶性肿瘤或是有心脏疾病的危急重症病人,随着张沛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并不能控制每一位病人的生死,每当他竭尽全力救治却依旧无法挽回病人的生命,或是受到病人家属的质疑时,他心中也充满了无奈和挫败感。
年~年,医院攻读并获得了心脏及大血管外科专业博士学位。3年的深造,让他的手术技艺更加娴熟,同时也让他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医者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名医生,应该直面医学中的局限和不完美。面对无法决定的生与死,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认真负责,竭尽全力;面对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明白他们的想法,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
其实,在不少人观念中,认为医生已经见惯生死,所以更多的只是看见了家属的悲伤和痛不欲生,但医生付出了一切努力,他们的心里也在流着泪。遭遇瓶颈和挫折时,有少数人退却了,退出了胸心外科,退出了医疗行业,但是有的人依然坚持负重前行,不忘初衷。“面对挫折,需要的是不懈坚持和不断进步,当初选择成为一名医生,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身体力行直面高难度手术挑战
毫无保留为后辈授业解惑
近年来,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提高,体检往往能够尽早确诊肺部、食管等恶性肿瘤等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以肺癌为例,尽管多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首位,但不少患者都能通过创伤小的胸腔镜微创技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腔镜技术创伤小,对人体组织破坏少,术后疼痛度低,创口愈合快,但对医生技术水平要求甚高。由于医生在术中看到的只是二维手术界面,在体外要用长手柄操作,灵敏度及操作感降低,差错率相比开放性手术就高了许多,因此,熟练掌握胸、肺部解剖层及病理知识成为开展腔镜手术的必要知识储备。
而这正是张沛得心应手的专业领域。他十分擅长胸部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像是肺部、食管、纵膈肿瘤的微创治疗,此外,在利用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肺大疱、气胸、严重胸部创伤等领域也具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
由于科室的危重症病人居多,张沛常常会遇到一些难度大、风险高、手术成功率低的患者,他总是选择直面挑战。一方面,他认为越是有难度的手术,越应该去想办法攻克,另一方面,他深知患者将医生当作救命稻草,不愿意辜负他们。
因此,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张沛以“缩小患者术中创伤,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为目标,收治了不少疑难病例。他说,做一名外科医生,需要工匠精神,不能满足于我能做、我会做,要追求更高的精湛术式,为的是“让患者活得更久、活得更好”。同时,不能因为困难就望而却步,当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手术时,就足以证明自己又前进了一步。
“如今,我们科室在申林主任的带领下,重点创新发展各项微创手术治疗方式,攻克了多项难题,不少技术在市内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未来,我还希望在心脏及大血管外科领域继续深造,不断钻研,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张沛表示。
事实上,医学得以发展,靠的正是医者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发现。外科医生尤其是胸心外科医生,更要胆大、心细、业精。作为一名潜力巨大的青年医生,张沛肩头的责任重大。为了加快专业队伍成长,张沛还肩负起教学任务,为年轻的医学生授业解惑,对此,他不但事无巨细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还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后辈,不能只做“手术匠”,更要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熟练手术技巧,不断总结分析,坚持勤阅文献。
人物名片》》
张沛,中共党员,重庆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博士,讲师,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胸心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年于重庆医科大学获得胸心外科学专业硕士学位,并在重庆医院工作至今。其中~医院攻读并获得心脏及大血管外科专业博士学位。
对手术治疗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肺、纵隔良恶性肿瘤、肺大疱、气胸、严重胸部创伤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多篇。